养殖户在养鸡过程中,经常被球虫病困扰。尤其是平养鸡,往往在一个养殖周期内,会发生3~4次以上的球虫病,导致鸡生长缓慢,饲料转化率低,甚至大量死亡,给养鸡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。
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,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。
一、传染源
病鸡粪便是主要传染源,污染的饲料、饮水、垫料、土壤或用具等均为传染源。
二、易感动物
各个品种的鸡均易感,10日龄以内的雏鸡有母源抗体保护很少发病。20-50日龄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,成年鸡对球虫也敏感。
三、传播途径
主要经粪-口途径传播,苍蝇、甲虫、鼠类、鸟类、人、运输工具等都可成为机械传播媒介。
四、疾病诱因
饲养管理条件不良,鸡舍潮湿、拥挤,卫生条件恶劣,饲料中维生素A、K缺乏以及日粮营养不平衡等。
五、临床症状
病鸡精神沉郁,羽毛蓬松,头卷缩,食欲减退,嗉囊内充满液体,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、苍白,逐渐消瘦,病鸡常排红色葫萝卜样粪便,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,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,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,如不及时采取措施,致死率可达50%以上。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,粪便中带血液,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。
小肠球虫图
盲肠球虫图
(1)急性球虫病
精神、食欲不振,饮欲增加;被毛粗乱;腹泻,粪便常带血;贫血,可视粘膜、鸡冠、肉垂苍白;脱水,皮肤皱缩;生产性能下降;严重的可引起死亡,死亡率可达80%,一般为20-30%。恢复者生长缓慢。
(2)慢性球虫病
见于少量球虫感染,以及致病力不强的球虫感染(如堆型、巨型艾美耳球虫,拉稀,但多不带血,生产性能下降,对其它疾病易感性增强。
六、预防措施
(1)鸡舍要保持清洁干燥、通风良好,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的垫料;
(2)饲槽、饮水器、用具和栖架要经常洗刷和消毒,减少感染机率;
(3)饲料中应保持有足够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K,以增强抵抗力,降低发病率;
(4)药物预防,根据本场球虫病的发生情况,可以提前投药,8~10天开始投药。预防在饲料中投入球虫病药预防。
七、治疗方案
治疗球虫病的药物很多,有地克珠利、妥曲珠利磺胺类、莫能菌素、马杜霉素药物等。因球虫孢子对药物有抗药性,为防止治疗效果不佳,治疗时采取穿衣用药、联合用药、或轮流用药等方式,以提高防治球虫病的效果。
注意:
(1)小肠球虫病:最好用磺胺喹酮类药物
(2)盲肠球虫病:用磺胺氯丙嗪钠药物比较显著。